1994年,大学毕业的邹波来到号称“芯片天堂”的美国硅谷。在那里,这个本来学机械的小伙子改行学起了电子技术。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,他留在了美国,先后在惠普、安捷伦以及埃姆斯实验室工作了十多年,专业便是MEMS陀螺仪传感器的研发。
当时,MEMS陀螺仪传感器芯片在国内是一片空白。从研发到管理,作为“海归”的邹波很快遭遇水土不服。一个极为典型的表现是公司内部的“土洋之争”:以项目跟踪流程为例,美国习惯于使用专业软件将项目时间点、与子项目关系等数据完整记录下来;但许多国内研发人员根本不会使用此类软件。
作为研发团队掌舵人,邹波主动提出对本土人才进行软件培训,同时也要求“海归”们调整工作方式。几个月后,公司所有人都可以熟练应用软件,邹波也学会了换个角度看本土员工。他组织活动促进相互沟通,与员工一起打球、吃饭,还有的放矢地促进核心团队与中层干部磨合。
如今,邹波的公司中“土洋之争”少了很多,一种相互带动、取长补短的氛围正在形成。一组成绩或许能说明问题:从2009年年底深迪推出中国首款消费级商用单轴MEMS陀螺仪传感器以来,他和他的研发团队于今年6月推出了中国首款消费级商用三轴MEMS陀螺仪传感器。
邹波本人继入选上海“千人计划”专家后,又入选了中央“千人计划”专家,并且要不断突破MEMS核心关键技术,推动智能传感芯片产业及其产业链的实质性发展。